脾胃病是吃出来的,这三个饮食坏毛病要马上改

 

  小编导读

  饮食可以养人,也可以伤人。老百姓的话讲:“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想要不得脾胃病,寿命更长,一定要避开这三种食伤。

  人每天都离不开饮食,饮食习惯如果有一点点的不合理,对人的影响就是巨大的。说白了,现代的脾胃病,多半都是吃出来的。

  饮食不合理,具体说来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749562牛bb文章网

  这三个饮食毛病,首先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进一步还生湿、化热、生痰,成为重要病因。

  所以,李东垣《脾胃论》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之论。

  一、饮食不节:过饱时可用保和丸

  节为节制,含有定量、定时的意思。饮食应定质、定量、定时。饥饱失常,或不能按时吃饭,就是无节。

  1。饥饱失常

  食量过少或者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一是过饥。

  水谷精微缺乏,可致营养不良,气血衰少,形体瘦弱,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

  就条件而言,现代人能吃饱应该基本没问题,所以那种被动的过于饥饿应该很少了。但是主动的挨饿却不少见,比如减肥、断食辟谷,没有把握好度就会过饥。

  当今不少减肥法,急功近利,多以伤脾为能事。比如服泄下药者,气液定亏,所谓“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节食太过者,不单气血生化无源,更有脾胃空转,自磨而损;

  更有甚者,土虚不运,水泛为痰,则成“肥人多痰”。求瘦不成反为胖,真可谓世事无常。

  坤土厚才能载物,内荣方显外华,这才是健康与美容正道。

  二是过饱。

  饮食停滞,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等症状。所以《黄帝内经》就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说法。

  偶尔的过饱比较好办,吃些保和丸、保剂丸之类的中成药就可以解决。但假如经常饮食过饱,带出来的问题就会比较多。

  《素问·奇病论》云:“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过食肥甘厚味就容易引致现代所讲的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血三脂过高、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

  三是饥饱失常,多见于小儿。

  因为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加上饮食不能自制,所以易为饥饱失常所伤。

  这里特别要注意,小孩特别容易被饮食所伤,《幼科释迷·食积》说:“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

  婴幼儿乳食不节,伤及脾胃功能,久则出现面黄肌瘦、精神萎顿、毛发焦枯等症状。

  2.饮食无时

  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

  土合四时,枢轴运转因时而有节。如果时早时迟,时快时慢,时停时动,什么样的枢轴可以承受?

  二、饮食不洁: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清洁,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不少胃肠道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洁净所致,腹痛、吐泻、痢疾等是其常见病症;

  如急性胃肠炎,在中医来讲,最常见有两种型,一种是寒湿内侵,一种是湿热下注。

  寒湿型的主要见病理分泌物排泄物清稀,比如泻下物清稀,呕吐物清稀,同时人容易有恶寒的感觉,这个时候比较合适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丸。

  假如寒象比较明显,加上附子理中丸可能效果更好。

  如果是呕吐物黄浊,或者是泻下黄臭,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的感觉,就是湿热型,葛根芩连丸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中成药。

  如果症状比较急重或者复杂,那还是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

  饮食不洁亦可引起蛔虫、蛲虫、绦虫病等寄生虫病,临床出现时常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这个最好先到医院做做检查,如果是某种寄生虫病,再做针对性治疗。

  有些饭店的食物不新鲜,让人不放心,如果吃到变质、腐败、有毒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轻则腹痛、吐泻,重则昏迷甚至死亡。

  三、饮食偏嗜:人不能纯粹按照喜好来吃

  人类要想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必须做到饮食结构合理,五味调和,寒热适中,荤素搭配合理,无所偏嗜。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1。种类偏嗜

  上面《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提出饮食结构应多种多样,以谷类为主,肉类为辅,蔬菜为充,水果为助,饮食种类合理搭配。

  现在最常见的是荤素上的搭配失调。比如汉人,本来就是以素食为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肉类食物的比例在加重。不是说这种比例不能调整,但现在普遍调得有点过了,不少人变成了以肉食为主。

  一向习惯以素食为主的民族,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化到能消化那么多肉食?

  现在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慢性结肠炎,胃肠易激惹综合征,或者肠癌之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什么?难道不值得思考?

  更不用说前面提过的代谢性疾病,部分原因也跟肉食太多有关。

  广告

  慢性胃炎百家百方——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

  作者:袁红霞,杨幼新,杜昕

  当当

  2。寒热偏嗜

  健康的饮食不应完全按照个人嗜好来进行。

  因为偏食生冷寒凉,则易损伤脾胃阳气,致使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清稀等病症,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人体阳气;

  而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便秘、口疮、牙龈肿痛等病症,时间久了会伤人阴液。

  寒热偏嗜,这两种偏嗜,哪种对人的损伤更大?

  应该说是偏食生冷寒凉。为什么呢?假如偏嗜温热食物,反应很直接,立马就会有上火的表现,那么很多人立马就会处理,所以它对人的损伤,隐患没那么大。

  但是寒凉伤人,它的证候反应,其中一部分是当下就有反应,但相当比例的当下反应不一定那么剧烈。比如有点口淡,不过有点轻度的不舒服,大便偏烂,胃口略为减弱。

  很多人都不一定会处理,这就好像形成了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等你发现有问题了,机体的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已经受损了。容易形成的是慢性病症,所以调整起来,也没那么快收效。

  3。五味偏嗜

  人的气血精津,皆由五味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所喜。

  比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但是,如果长期嗜食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久之则破坏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发生脏腑之间的病理传变。

  比如味过于酸,就容易增加肝气,则易致肝气过旺盛而乘脾胃。

  因此,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不要偏嗜,或做到饮食与体质相宜。

  有病的时候注意宜忌,做到食物与病证相宜,才能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好转。反之则会增加体质之偏或加重病情。

  4。嗜酒

  适量饮酒,可以宣通血脉,舒筋活络。但酒这东西,小酌怡情、活血,多喝伤身。

  为什么?因为酒除了活血之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无论白酒、红酒、黄酒,都有增加湿热的作用,而啤酒只增加湿,本身却不热。

  徐灵胎《内经诠释》里说:“酒性纯阳,阴虚得之则蒸热致损;酒质纯浆,阳虚得之则助湿致虚。”

  如果长期、过量饮酒,则易致湿热内生,损伤内脏。

  这里要注意,不是说酒有一点活血化瘀作用,就鼓励大家喝,没有活血化瘀要求的人尽量少喝,就算是有活血化瘀要求的人,酒,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