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学生厌学怎么办

当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之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当然,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另外,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家庭中,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揠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到深夜,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进名牌、重点学校,除了催着、逼着要完成老师部长的作业,又要请各门功课的家教,每天清晨眼睛一睁开就与书本打交道。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在难于承受的重压下,孩子如何以学习为快乐呢?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习,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在学校里,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仍没有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盛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仅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太想读书,觉得学习没劲。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现在,生活最单调、最枯燥的就是我们学生了。整天与书本、作业打交道。有的同学还写到:现在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有的同学因记忆力、理解力差,成绩难以提高而整天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逐渐丧失了信心,甚至发展到恨书、恨学校、恨老师和家长。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晚上11点多了,看到桌上满满的书、作业……,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烬。”表现了强烈的不满、无奈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
  (2)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现在农村大部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一起,还有的将孩子托付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他们得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也有一些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单位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所以下班回来就是打麻将,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在班级里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有的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对学习差的学生缺少耐心和关爱。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二、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家庭方面:
  首先,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步子不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为子女买参考书,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其次,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如果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最后,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份适合又有针对性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有的学生对家长的关心照顾,也很感动,但就是感觉没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能力,没有蓬勃的活力。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容易由逆反心理发展到厌恶逃避的心理变态。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是多么需要一个宁静、温馨、得到关心理解、鼓励和安慰支持的家啊!他们多么需要从父母那儿得到支撑自信心的力量。
  作为一名家长,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经验交流、订家教周刊、阅览有关青少年心理方面的书刊等形式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塑造自身的人身价值,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与接受优秀家长的身教言教并重,认识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多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学校方面:
  首先,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并对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最后,让学生感受关爱,张扬个性。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教师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总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是复杂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