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通篇突出一个”奇”字,表现在哪几方面?
<垓下之围>主要通过哪些场景描写来刻画项羽形象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的寓意是什么?
词中的”登临意”指什么?
17.《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
35.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
披: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余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46.这段话可分几层?概括各层大意。47.指出“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句中的主要对比成分。48.指出这段话的抒情特点。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45.谈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9.“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喻义分别是什么?
50.“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51.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宗与祖先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和黑话,义气与声句,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全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
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52.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53.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的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一个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同时不使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54.“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55.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
二、通读全文,正音。
1、注意读音
求木之长(zhǎng) 浚(jùn)源 塞(sè)源 载(zài)舟
壅(yōng)蔽 谬(miù)赏
2、对照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
3、检查朗读情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
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
1、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4.《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
A.张巡
B.南霁云
C.许远
D.于嵩
5.《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 )
A.感情的变化
B.逻辑的演绎
C.时间的推移
D.想象的展开
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1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暗示江山易主的是( )
A.雕栏玉砌
B.小楼东风
C.春花秋月
D.一江春水
6.《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游西山后精神解脱,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语句是( )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12.《短歌行》中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渴望贤才B.贤才云集的兴奋
C.礼贤下士D.求贤不得的苦闷
25.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 )
A.冯虚御风B.正襟危坐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E.杯盘狼藉
7.《桥斩运动》引述《史记·苏秦列传》里尾生守约的故事,用以说明( )
A、桥是不会大动的
B、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
C、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
D、桥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
4.《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
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肖像描写
6.《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
A.悲→乐→喜 B.悲→乐→悲
C.乐→悲→喜 D.乐→悲→悲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6.《再别康桥》中,象征美好理想的意象是( )
A.西天的云彩 B.河畔的金柳
C.康河的柔波 D.彩虹似的梦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结构脉胳的顺序是( )
A.蜗行—希望—沸腾—黎明 B.蜗行—希望—黎明—沸腾
C.蜗行—黎明—沸腾—希望 D.蜗行—黎明—希望—沸腾
19.《断魂枪》中,沙子龙的个性特点是( )
A.武艺高强,孤傲内向 B.嗜艺如命,豪爽固执
C.庸俗自私,争强好胜 D.迷恋国术,好学进取
23.鲁迅的小说集有( )
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野草》
E.《语丝》
23. [解析]A、C项是作者的小说集,B项是作者的散文集,D项是作者的散文诗集,E项是鲁迅的主办的杂志。答案为AC(P102)
24.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 )
A.诗情画意的意象美 B.诗歌体式的建筑美
C.诗歌节奏的音乐性 D.细节描摹的传神美
E.抒情手法的多样性
24. [解析]A、B、C、E四项都属于是诗性美感,在诗中都有体现,D项含在A项中。答案为ABCE(P204).
36.阅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请回答:A.概括这节诗的中心旨意。
B.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有何寓意?
36. [答案]A.用一组富于生机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P211)
B.象征手法,用新颖传神的意象象征改革开放的祖国。(P211)
C.“雪被”象征贫穷落后的历史,“古莲”象征古老的祖国,“胚芽”象征新的生命力,整句话的寓意是:贫穷落后的古老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P211)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
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 )
A.王昌龄 B.岑参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22.下列《“今”》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证明论点的有( )
A.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波澜声响向永远传播
B.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C.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D.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E.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36.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9.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体上侧面描写西山高大特立的语句是( )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D.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徐文长传60_徐文长传
13.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
A.陶渊明 B.曹操
C.李白 D.屈原
14.《短歌行》的体裁是(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
C.新题乐府 D.新乐府
15.从题材上看,《山居秋暝》是一首( )
A.送别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边塞诗
20.在《断魂枪》中,沙子龙将镖局改成客栈的动因是( )
A.时代变了,镖局已没有生意 B.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价值
C.时代变了,沙子龙不得不变 D.时代变了,沙子龙主动求变
21.下列《“今”》中的例句,通过类比法来证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有(
A.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所激起的波澜向永远流动
B.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C.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D.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在这一时代所能成立
E.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23.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的性格特征有( )
A.嫉恶如仇 B.从容镇定
C.视死如归 D.博闻强记
E.性情刚烈
24.苏轼是宋代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擅长的有( )
A.散文 B.书法
C.诗词 D.绘画
E.戏剧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二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用典 B.拟人
C.排比 D.叠字
3.苏轼的《前赤壁赋》体现了文赋的哪些形式特征?( )。
A.主客对答 B.抑客伸主 C.散句、骈句交错使用
D.押韵 E.含蓄朦胧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枉用相存: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度义而后动”
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 )
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仍特立不阿的品格
1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论语》 B.《楚辞》
C.《诗经》 D.《乐府诗集》
1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礼遇贤才
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理解课文中的所指明的?借景生情.与借物兴感?一共有哪些课文
22.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喻有(
A.“当其围守时,外此蚍蜉蚁子之援”
B.“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 )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4.苏轼《前赤壁赋》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有( )
A.明月 B.江水
C.扁舟 D.清风
E.白露
理解?近体诗
7.体现《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记叙线索的两个字是( )
A.“始得” B.“惴栗”
C.“宴游” D.“特立”
17.《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悠然自得于清风明月,这种思想感情是( )
A.消极遁世思想 B.积极反抗情绪
C.失意时的悲观 D.失意时的旷达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请回答:
A.从这里可看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
B.这段文字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张巡形象?
C.众人“或起或泣”、“不能仰视”,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曹操《短歌行》的末二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回答:
A.指出前四句的比喻意义。
B.指出末二句的用典寓意。
C.概括这里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引“满招损,谦得益”二句,出自( )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觉而起,起而归”的索然乏味,再写游西山时“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的流连忘返,这种表现手法是( )
A.侧写 B.铺垫 C.对比 D.暗示
11.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车错毂兮短兵接 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 D.凌余阵兮躐余行
16.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A.时间的推移 B.想象的展开 C.感情的变化 D.事理的逻辑
24.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用典的诗句有(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3.《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 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 D.求贤不得的苦闷
17.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来作喻的景物是( )
A.春花秋月 B.东风明月
C.雕栏玉砌 D.一江春水 )
23.《风波》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有( )
A.农民还处在愚昧落后状况 B.帝制余孽还在伺机复辟
C.辛亥革命尚未真正唤醒民众 D.许多政客宣扬革命已经成功
E.不少的人陶醉于"田家乐"
阅读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请回答:(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概括全诗三个场景的内容,说明三个场景之间的关系。
(3)体现诗中三个场景时间统一性的景物是什么?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诬蔑新法种种观点的立论原则是(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名实要相符
1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所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礼贤下士
C.求贤不得的苦闷 D.贤才云集的兴奋
15.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 )
A.抒写行役之苦、羁旅之愁 B.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C.抒写家破之哀、人亡之痛 D.抒写失意之忧、遭贬之悲
19.《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
徐文长传60_徐文长传
20.《风波》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B.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
C.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 D.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2.屈原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有( )
A.文采华丽 B.重章叠句
C.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D.采用大量神话传说
E.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9.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总体上侧面描写西山高大特立的语句是( )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D.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
14.《短歌行》的体裁是(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
C.新题乐府 D.新乐府
15.从题材上看,《山居秋暝》是一首( )
A.送别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边塞诗
20.在《断魂枪》中,沙子龙将镖局改成客栈的动因是( )
A.时代变了,镖局已没有生意 B.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价值
C.时代变了,沙子龙不得不变 D.时代变了,沙子龙主动求变
21.下列《“今”》中的例句,通过类比法来证明“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有(
A.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所激起的波澜向永远流动
B.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C.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
D.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在这一时代所能成立
E.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23.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的性格特征有( )
A.嫉恶如仇 B.从容镇定
C.视死如归 D.博闻强记
E.性情刚烈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
A.不学无术 B.装腔作势
C.愚昧无知 D.梦想复辟
19.《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 )
A.争强好胜,性情外露 B.豪爽乐观,积极进取
C.没落保守,孤傲执着 D.老成持重,谦恭礼让
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满招损,谦得益”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3.《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A. 慷慨激昂
B. 平易质朴
C. 含蓄委婉
D. 刚柔相济 【 】
5. 下列《“今”》中的语句,通过演绎法来论证“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论点的是
A.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 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
C. 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D.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存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存为渊源 【 】
8.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描写西山之高峻时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A. 对比反衬
B. 正面白描
C. 象征暗示
D. 侧面烘托 【 】
18. 鲁迅在小说《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的主要用意是
A. 暴露当时农民的愚昧落后
B. 嘲讽文豪诗兴的不合时宜
C. 衬托小说后文的风波动感
D. 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 】
25. 下列《断魂枪》中的人物行为描写,属于沙子龙的有
A. 镖局改客栈
B. 到土地庙卖艺
C. 夜深人静熟习枪法
D. 登门求艺
E. 坚持“不传” 【 】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C
5. D
6. C
7. D
8. D
9. B
10. B
11. B
12. A
13. A
14. B
15. B
16. C
17. C
18. C
19. B
20. C
二、多项选择题
21. B E
22. A D E
23. A C D E
24. A C D
25. A C E
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言语描写 B. 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 肖像描写 )
12.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 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 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15. 陆游《关山月》中,贯穿全诗始终的景物是( )
A.关 B. 山 C. 月 D. 沙
20. 《风波》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 )
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 B. 揭露帝制余孽的复辟阴谋
C.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D. 指出革命首先要唤醒民众
38. 阅读《国殇》中的一段文字: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请回答:A.这一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描写的?
B.作者为什么要渲染敌军的人多势众、攻势凶猛?
C.这一段中与诗题直接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
4. 下列《“今”》中的论证,通过演绎法证明“今”最可宝贵的是( )
A. 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B. 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C. 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D. 一掣现有的铃,无限的过去和未来皆相呼应
5.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徐文长传60_徐文长传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7. 《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补记许远的事迹,采用的方法是( )
A. 立论中补记 B. 记叙中补记
C. 驳论中补记 D. 抒情中补记
13.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 渴望贤才汇集,建立功业 B. 喟叹功业难成,借酒浇愁
C. 感慨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D. 感叹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14. 作品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著名唐代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杜牧
17. 《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
A. 铺张扬厉 B. 夸饰渲染 C. 主客问答 D. 骈俪对偶
18. 《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B. 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C. 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 反衬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心态
25. 《风波》中刻画七斤形象的细节描写有( )
A. 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三国志》
B. 时常坐在门槛上抽烟不说话
C. 知道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D.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E. 因六斤打破一只碗而大打出手 )
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希望君主戒绝骄傲而虚心谦和的话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答司马谏议书》中,首先提出的判定是非的原则是( )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C.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度义而后动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在泥土上留下痕迹,表现泥土有变形。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5.《谏太宗十思疏》中,希望君主谦和虚心、修养仁德的话是( )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8.《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 )
A.乐府诗 B.五言古诗
C.七言古诗 D.五言律诗
20.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鱼会,尽西风、季鹰归未”所表达的思想情怀是( )
A.时光流失,壮志难酬 B.不谋私利,不置产业
C.有家难回,报国忘家 D.知音难觅,至为伤感
3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是要走动的,而且走动的速度可以很高,使桥梁全部发生震动。桥上不但有车,而且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暖冷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影响它在地基中的移动。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的种种的动,都是桥的种种变形,在不同的外因作用下而产生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文中介绍“不同的外因作用”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文中的“蠕动”是什么意思?
1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紧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后的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1.下列作品出于唐宋八大家之手的有( )
A.《谏太宗十思疏》 B.《朋党论》
C.《毛颖传》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E.《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答司马谏议书》中,首先提出的判定是非的原则是( )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C.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度义而后动
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
板凳腿就在泥土上留下痕迹,表现泥土有变形。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6.《谏太宗十思疏》中“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对偶、对比
B. 对偶、比喻
C. 对比、比喻
D. 对偶、排比 【 】
8. 《桥的运动》一文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总—分—总”式 B. “分—总”式
C. “总—分”式 D. 并列式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层递 B. 比喻
C.对偶 D. 排比
E.顶真
5.《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江海下百川”喻指( )。
A.时间流逝 B.容纳万物
C.冲决一切 D.谦和虚心
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迁都”之事驳斥的是( )。
A.致谤 B.拒谏
C.生事 D.侵官
19.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上片的结句是( )。
A.往事知多少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答司马谏议书》驳斥对方采用的是()
A.驳论据 B.驳论证
C.既驳论证,又驳论点 D.驳论点
8.《桥的运动》一文指出:桥产生蠕动的原因是()
A.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 B.狂风暴雨的侵袭
C.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 D.遇到地震
5. 下列《谏太宗十思疏》文句中运用了比喻的是( )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B.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2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紧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词句是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C.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