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心诗歌的哲理与爱85

论冰心诗歌的哲理与爱

秦牧说:“她望着繁星,对着大海,赞美自然,爱慕善良,探索真理,在黑气如磐,大地沉沉的当时,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在他看来,冰心的诗歌不仅清新秀丽,具有美的意境,带给人爱的体验与享受,而且启迪人的思想闪烁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光辉,有一种超凡的韵味。《繁星》、《春水》是冰心探索人生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短小精炼的诗作中既有温柔细腻的特质,也包含着她对人生真谛的认识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哲理,是冰心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与精髓。冰心的诗歌来源于生活的零碎思想与小杂感,是由心而发的随性之作。正如沈从文所说:“他没有费功于试探??一寻找遍寻找到一片绿洲??冰心便从从容容在那里建设诗的王国了。”冰心这种随性自由抒情的诗歌创作虽然使得她的诗歌丝毫没有韵律可循,但另一方面来说,却使她把对生活的灵感与顿悟一点一点收集起来,让她的人生哲理在《繁星》、《春水》中熠熠生辉。例如《繁星》三二:

渔船归来了

看江上的点点红灯呵!

这两句简短精练的小诗,初看之下似乎是只是记录生活中看的场景,可是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渔船”、“红灯”就好像人生旅途中的灯塔,当我们迷失在汪洋大海中时给我们指引方向,他们是智慧之船,是智慧之灯。“江”是羁绊我们前进的种种阻挠,或是心中贪恋,或是浮世欲望。当人年轻时为了追求某些物质浮华在社会打斗拼搏而不顾及身边的人与事,总会错过些美好的风景或是伤害一些人。但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渐渐想要得到心灵的回归与平静,这时我们应该要抛开杂念,乘着这智慧的船,借着这智慧的灯回归心灵家园,找回自我。看似短短的两句诗,却蕴含这样着深刻的哲理。再如《繁星》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的愈小

或是《繁星》五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满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她的几乎是每一首诗都蕴含着常人不易抓住的人生哲学内涵。就如苏雪林先生说的:“一朵云,一片石,一阵浪花的呜咽,一声小鸟的娇啼,都能发现其中的妙理??有时数以万计的哲学讲义都解释不出来,她只以十几字变清清楚楚表现出来了。”

冰心的小诗中之所以总是透露着简单浅显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哲理,这在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在《冰心全集·自序》中冰心讲到:“我写《繁星》??因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它的形式,来收集我的零碎思想,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而在她的《遥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文中又说“你以超绝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所以冰心的小诗不仅没有韵律,而且小诗中亦呈现出人生的哲理。当冰心正处于人生苦闷时期时,她偶然间读到泰戈尔的诗集,这使她看到出自己与泰戈尔在思想与信仰上竟然有那么多相契合的地方,泰戈尔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哲理的诗化的表现使她的“不能言说的思想”找到了归宿。于是她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灵光一现得小感悟集结起来,将自己原本“不能言说的思想”融入到清丽隽美的语言中,从而使她的诗歌既有意境,又散发出警世醒人的深刻哲理。

《繁星》、《春水》中的闲散小诗中,母爱、童心、自然是它们的永恒主题。冰心极度推崇赞美母爱,她认为母爱是无私的,“它是擎天的支柱,是推动疲缓人生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动力,是幻化出人和万物的本源??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她的爱摈除一切,拂拭一切??而直接的来爱我自身,对任何人,她的爱是一般的长调高深,分毫不差。”冰心将这种母爱升华成了撒向世间一切,撒向宇宙万物的神圣之爱,她极度依恋这种超然的圣爱,视它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安抚剂。如《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不管是天上的风雨,还是心中的风雨,都象征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象征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当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遭遇困难无法继续生活时,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寻找家的温暖与安慰,“我”投入母亲的怀抱获取爱的关怀与慰藉。只有母亲之爱,自然之爱才能拯救人们的灵魂出泥沼,给以心灵的慰藉,引领迷失的孩子走向光明。

这种圣爱论可以说是冰心思想上脱离现实逃离现实的直接产物,并不能真正拯救当时的黑暗社会。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正直海军军官,给了她初期的启蒙思想,母亲是一个温良贤淑的贵太太,给了她无限的慈爱。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冰心自然在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爱是人生的归属、避风港。1921—1923年间,正值“五四”运动的退潮期,“五四”统一战线分化,冰心既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也没有同革命先驱者前进,而是出于苦闷彷徨的状态,这就自然使她想到要以自己的美满家庭的“亲子之爱”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将自己拯救出那苦闷孤独的境地,并且还将这种“爱的疗法”推荐给当时社会上和她同样换上时代病的青年。所以在《繁星》、《春水》中总是围绕着明月、大海这些她童年中的美好记忆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孩子的淳朴天真,自然的幽雅清丽,使她完全脱离社会而活在自己营造的爱的世界中,以为这就是救世之道,社会的丑恶现实被母爱改变与救赎,这其实是冰心消极思想的表现。如《繁星》三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爱的力量那里具有这般巨大的力量呢?这只是她的思想在资产阶级唯心史观所支配下以及对现实的逃避所产生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在冰心的小诗中对爱的歌颂与礼赞。她的爱是博爱、是超阶级的爱——她撒爱的种子,爱世间一切,用爱来感化安抚。这种超然的泛爱论不仅是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与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冰心优越的家庭使她较早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佛教普度众生的爱人思想与母亲传达给她的爱相契合。青年时期在教会学校的生活又使她为基督教爱宣扬的世间一切人的博爱所吸引。长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熏染使她在心中渐渐形成了爱是无边的,要爱己爱人的思想。而在“五四“运动退潮、军阀混战的黑暗丑恶的社会背景下,冰心的“爱的哲学”的思想便在佛教、基督教以及泰戈尔这三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之下应运而生。如《春水》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他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春”这个自然之母,是冰心心目中的神圣的爱。她爱世界的一切,不分阶级、不分善恶她,她的爱这种无边的无差别的爱驱赶了严冬的凛冽肃杀,是世界变得温柔变得美好。冰心假借春天万物复苏的自然之景而阐述爱就是希望能无差别的拯救世间万物,这种大爱论、泛爱论就也是她所谓的“爱的哲学”的精髓。

关于冰心否定“丑恶与爱”的二元对立关系而坚持世界万物的本源都归为爱,将“二元”归为“一元”的思想倾向,茅盾在《冰心论》作了明确表述:“冰心女士把社会现象看得非常简单,她以为认识纷纭无非是两线交织而成,这两条线便是‘爱’和‘憎’。她以为‘爱’或‘憎’二者之间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针。他无法忍受这不调和,终使‘爱’说服‘憎’。她这种思想,完全是唯心论的立场。”当冰心走出充满温暖与爱的家庭迈入社会时,看到的是社会无限残酷丑恶的一面,而自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产生了苦闷虚无的病症。她的“爱的哲学”使她企图通过“爱”来调和一切矛盾,在这大调和中求得生存的缝隙,想要通过这种“爱”的说教使青年人得到精神的解脱并将自己的“超人”的爱的思想——超阶级的爱,注入到他人的思想中去。如《繁星》一二:

人类啊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人之间是无差别的,我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共同的归宿。所以人之间要用爱来互助,获取社会的太平,获取心灵的超然于解脱。

但是冰心这种超阶级的博爱、泛爱在当时的社会中来说是不能达到开启生存之路的,反而为当时处于苦闷彷徨,寂寞虚无状态的患上了时代病的青年们开启了一扇逃避现实的大门,使他们将自己封闭沉浸在冰心所营造出来的爱的世界

中,而走上放弃斗争的道路。作为敏感的女性来说,冰心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繁星》四四:

自然啊

请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解错了你吗”

《繁星》一三二:

我的心啊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可以看出冰心的“爱的哲学”并没有完全将她解救出彷徨苦闷的泥沼,并有带来她期待的乐园。她所营造的大爱世界只有暂时安抚心灵的作用,而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复杂问题,给社会带来曙光。而长期醉心于这种爱的境地必然是青年更加忧郁惆怅,不敢面对惨淡的现实社会。

不可忽视的是,冰心的小诗清新淡雅,饱含哲理,映照了美好的理想与心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社会中的青年给生活的希望与勇气。巴金在回忆冰心作品对他的影响时说:“那些著作也曾给我添加过一点生活的勇气。”《繁星》《春水》中虽然都是对“爱”这一主题的称颂,但是包含了对社会黑暗的憎恶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希望,对当时社会环境来说,她的这些充满了哲理与爱的华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苦闷中的青年人萌发对美好事物的重拾与对希望未来的追求,起到陶冶和净化灵魂的作用,带给人们改造丑恶现实社会的力量与希望。

参考文献:

《冰心研究资料》 北京出版社 范伯群著

《中国现代文学采英》 湖北教育出版社 沈振煜等著

《20世纪中国文学跨学科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喜绒等著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